記者 唐忠明 田卓靈 通訊員 朱珊
“我志愿擔任科技特派員,嚴格遵守制度,認真履行職責,不忘初心,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完成任務。一江碧水,我守護!鄉村振興,我助力!美麗岳陽,我建設!”9月6日—8日,由省科技廳主辦的2023年湖南省骨干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振興暨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主題培訓在岳陽市君山區隆重舉行。這是繼2007年以來,岳陽市首批農業科技特派員奔赴各縣市區農村地區的第16個年頭。
文可妙手著文章,武能躬身耕鄉野。從“科技之花”綻放田間地頭,到“技術之果”掛滿枝頭,“下地”的科技特派員們收獲了老鄉們臉上燦爛的笑容。在農民們眼中,他們是“活字典”,把教學搬到田間地頭;他們是“土專家”,將論文寫在鄉野大地上。
2022年,我市組建的9個科技專家服務團,專家團成員達816人,覆蓋行政村562個,團長均由分管科技的縣市區長擔任。
一年以來,我市800余名科技特派員服務“三農”,共建立省級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基地9個、科技專家服務示范基地68個,服務企業323個、合作社372個,推廣新技術133項,引進新品種118個,開展實用技術培訓530次,培訓人數達8.09萬人,以科技之力輻射帶動超過42.27萬農民增收6355.14萬元,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幫鄉親們把油茶“吃干榨凈”
初秋時節,穿行在油茶林間,枝葉上一粒粒果實穿上了棕紅外衣,隨風晃動間,油潤的光澤預示著不久后的豐收盛景。平江縣科技專家服務團一年以來在油茶種植環節所付出的努力,也將得到回報。
作為全國34個重點油茶產油縣之一,平江縣有著悠久的油茶種植歷史,早在明清時期就素有“油?!敝Q。但以往由于油茶樹齡老化、勞動力流失、管護方式落后等問題,油茶產量并不高。
平江縣科技特派員李昌珠是湖南省林科院(中國林科院湖南分院)院長以及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介紹道:“新選育的油茶品種,既要具備較高的芽苗存活率和相對短的繁育周期,同時也不能操作過于復雜,加大村民們擴大種植的難度?!?/p>
分批催芽、溫水調控芽砧、架設蔭棚……研究期間,科技專家服務團攜手平江打造了聯合實驗室,又將平江各主產區的油茶林當成了家,平日里有空便往油茶林里鉆。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平江“德字1號”油茶橫空出世,被命名為全國優良油茶品種,也成為了當時平江縣唯一具有全部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
“過去老林畝產鮮果才200斤,現在改變了生產模式,改種專家們研發培育的‘德字一號’等品種,平均畝產能達到800公斤以上,”縣里的油茶種植大戶笑得合不攏嘴,“以前的油茶樹,現在成了村里的‘搖錢樹’!”
平江縣林業局總工程師龐文勝介紹,目前,平江已形成“德字一號”良種采穗圃,良種育苗基地、種植基地,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種植面積達74.3萬畝,引導近40萬群眾年人均增收2150元,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為鄉村振興重點產業。
近年來,為了提高油茶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開發能力,專家服務團還突破了油茶籽鮮仁超磨水法取油生產工藝、茶粕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把油茶油料資源“吃干榨凈”,變成材料、能源和肥料,預計將推動湖南油茶產業實現從600億到1000億的飛躍。
為鄉親們傳授科學“致富大招”
“說到葉面肥,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點開短視頻平臺上一位名叫“水稻老夏”的賬號,順著作品列表看下去,794個干貨十足的“老夏教你種水稻”系列短視頻映入眼簾,播放量最高可達8.3萬次。
距離限制了農民們信息獲取的渠道,農業專家老夏卻利用網絡,為他們搭起了新的橋梁。
老夏不是別人,正是岳陽市年近六旬的科技特派員夏照明。自2019年以來,從事水稻科研和農技推廣工作近四十個年頭的夏照明便在業余時間當起了主播,發布專業短視頻和科普推文,并不時通過直播教學。
疫情期間,老夏更是通過100多場直播和300多條專業短視頻幫助了不少遠程求助的稻農。近一年來,他又在直播平臺通過直播為農民講解水稻種植技巧30場,為13.5萬農民粉絲傳授科學“致富大招”。
“我不為娛樂,也不為帶貨,只為能幫助更多的農民朋友們,”夏照明說,“聽到粉絲留言說自己減了損,增了產,再累也感到無比幸福?!?/p>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16年來,岳陽市廣大科技特派員牢記總書記囑托,把學問做在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大山深處,在廣闊鄉村書寫出一幅幅鄉村美、產業旺、農民富的生動故事。
“科技特派員制度為基層輸送了一支穩定的科技人才隊伍,暢通了科技人員向農村流通的渠道,解決了農村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瓶頸,”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有了這些情系三農的技術專家,岳陽的鄉村產業振興就有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p>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在湘陰縣,95位橫跨農林牧漁領域的科技特派員專家深入農企走訪調研,“牽線”高端餐飲企業、加工企業、大型超市,借力電子商務,助力賽美農莊、李公湖黑背鯽魚養殖合作社等銷售農產品2000余噸;他們深入生產一線,“手把手”幫扶指導群眾,年均培訓學員8000余人次;他們立足湘陰稟賦資源,打造樟樹港辣椒、三塘藠頭等當地特色農業品牌;他們創新“農業+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用文創推動農產品升級……目前,湘陰縣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已達118萬畝,發展特色蔬菜23.4萬畝,特色水產11.5萬畝,農旅人次突破3萬人。
堅持科技特派員制度,推進科技專家團工作機制,是岳陽市貫徹落實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更是補齊基層人才短板的重要手段。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汨羅市百人科技專家團對接服務了糧油、果蔬、茶葉、食品等多個產業,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和技術保障。他們讓過去雜草叢生的荒山里變為800畝集生態種植、旅游觀光、現場采摘、科普體驗、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生態藍莓示范基地。自2019年正式開園以來,年產量約為300噸,每年為村民發放工資150余萬元。
揚帆風正好,奮楫逐浪高。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是深入實施巴陵人才工程、推動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在全市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支持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開展技術服務、推動技術創新、促進成果轉化,推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岳陽市全體科技特派員將永葆青春之力量,勇攀科學高峰,讓技術在岳陽廣袤的鄉野熱土中結出碩果,繼續奮力書寫鄉村振興嶄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