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家長從“東奔西跑”帶娃上課中解脫出來,嘗到了線上教育的甜頭,線上教育獲得井噴式發展。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除了頭部教培機構加速占領市場,不少中小型教培機構也加入線上教育大軍。然而,紅火發展的背后,部分機構頻頻出現“誘導消費”“師資存疑”“虛假宣傳”等亂象,不同程度上擾亂了在線教育市場。
低價誘惑,麻煩不斷
“掃碼添加課程顧問老師微信,免費領取價值288元英語外教課”?“多虧了**閱讀,孩子愛閱讀,會表達,現在0元送”?“不要1399,不要899,現49元33節課,包郵送全套教輔,孩子語數外突飛猛進”……
“只要我上網,無論是打開社交、娛樂還是新聞類App,各種教育培訓廣告幾乎每過幾分鐘就會在推送中出現一次?!币晃患矣袆偵弦荒昙壓⒆拥募议L告訴半月談記者。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當下,“0元學”“免費學”“低價學”已成為許多在線教培機構的重要營銷手段,不少家長看到“免費”二字就動了心。然而,動心之后卻不斷有麻煩跟隨。
來自天津的劉女士告訴半月談記者,自己在微信朋友圈不經意看到一款在線陪孩子練琴的培訓廣告,輸入電話號碼咨詢后,發現并不適合孩子,就沒有報名??墒谴撕竺扛粢欢螘r間,她總能接到該培訓機構銷售打來的電話,催促試聽報名,不勝其擾。
這種情況并非個例。不少家長反映,曾經上過或沒上過的各種在線培訓課程,只要留下過電話號碼,就會經常接到各種機構打來的電話催報試聽。
更讓家長郁悶的是,被低價吸引報名的家長,后續如果不續費,也面臨著被電話“轟炸”的局面。
一位家長反映,“0元”報名后每隔一段時間,就收到各種“優惠”續費信息:“僅剩最后7個小時,班主任禮包已經庫存見底了”“最后低價購買新版課程,僅限一次,速速回復領取”……這種續費時間跨度長達1年甚至3年,課時費數額為幾千元甚至超萬元,與此前國家規定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嚴重不符。
師資成謎,效果難判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當下在線教育風口上,有一些教培機構在加強教師培訓、優化課程內容,為吸引用戶不斷蓄力;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教培機構急功近利、脫離軌道、槽點不斷。
——一些在線教培機構教師資質成謎?!艾F在一些平臺招聘時不要求必須考取教師資格證?!痹谀尘€上教育平臺網校任職多年的劉先生說,在線教育行業是市場導向,一些中小型機構不愿將過多經費投入到教師的規范化培訓上。半月談記者親測多款學生在線課外輔導App也發現,一些課程界面上并沒有對于教師資質的提示與介紹,家長在選擇課程時對相關信息很難知曉。
——線上學習效果難判?!耙恍┧囆g類課程,在線上花錢學,和找個免費的網上視頻看著模仿有什么區別?”一位家長說。一位在北京某互聯網教育公司就職的工作人員表示,一些在線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學員不認真聽課、四處跑動,或者開著上課軟件打游戲、聽音樂、看電影等等,隔著屏幕,老師要想約束學員的行為很困難。
——內容質量難保?!澳壳耙恍┰诰€教育機構的產品趨于同質化,企業紛紛在營銷獲客上增加投入,流量思維占據主導,對于行業發展來說,雖然看似熱鬧,卻并不一定能真正促進教育發展?!蹦吃诰€教育平臺負責人說?!坝杏玫募记芍挥泄_課里講過的那些,真正購買課程后,一節課多半時間是在誘導消費?!币晃皇褂眠^某在線教育App的學生說。
——交費容易退費難,“爆雷”倒閉時發。采訪時,許多家長反映,一些小型在線教育機構的合規性和穩定性相對較差,“交費容易退費難”“續課天天問,退課不見人”成了不少機構共同的槽點。一些在線教育機構采用預收費模式,用戶一次性充值,一旦這些機構出現問題,家長很難追回錢款。
加強監管,別讓線上教育“坑錢又坑娃”
業內人士表示,不少“低價課程”“驚喜禮包”只是教培機構吸引用戶的手段,家長學生在選擇一些免費課時雖然沒有付出金錢成本,但機會成本、時間成本同樣不可忽視。因此在選擇時不應被免費誘惑、被焦慮裹挾;同時,在線教育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監管,為行業筑牢底線。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政府部門需要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對相關機構的過程性監管,規定收費時間跨度,對于預付費經營模式,不僅需要審查機構有無資質,還必須關注機構的經營過程。
專家建議,加強在線教育機構對師資、師德的重視程度,推動建立便捷聯動的檔案線上查詢機制,使線上教育機構在聘用教師時更為有據可依。天津一位中學校長建議,對在線教育機構進行信用評級和公示,便于家長、教師和學員選擇了解,確保機構在可償付的金額范圍內招收學員、運營機構。
“相關部門需要完善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這將有助于鼓勵和促進在線教育機構生產高質量的原創產品,遏制平臺間隨意抄襲、轉載的不良風氣,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眹H關系學院國際經濟系副主任陰醫文說。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徐尚昆表示,在線教育要提供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并在一定層級的行政區域內實現資源共享,這樣既能夠充分發揮在線教育的規模效益以及資源共享效益,又能夠有效緩解因家庭收入不同所帶來的教育不公平。(記者邵香云 劉惟真 白佳麗)